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

正解“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”——兼論《紅樓夢》與經典愛情戲劇的關係

一.正確解讀"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"

《紅樓夢》中描寫寶釵黛玉長期爭風吃醋,有一天寶玉突然發現她們之間的關係和好了,心裏感到非常奇怪。於是作者在書中第四十九回有一段頗為耐人尋味的描寫:

一時寶釵姊妹往薛姨媽房內去後,湘雲往賈母處來,林黛玉回房歇著。寶玉便找了黛玉來,笑道:"我雖看了《西廂記》,也曾有明白的幾句,說了取笑,你曾惱過。如今想來,竟有一句不解,我念出來你講講我聽。"黛玉聽了,便知有文章,因笑道:"你念出來我聽聽。"寶玉笑道:"那《鬧簡》上有一句說得最好,'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?'這句最妙。'孟光接了梁鴻案'這五個字,不過是現成的典,難為他這'是幾時'三個虛字問的有趣。是幾時接了?你說說我聽聽。"黛玉聽了禁不住也笑起來,因笑道:"這原問的好。他也問的好,你也問的好。"寶玉道:"先時你只疑我,如今你也沒的說,我反落了單。"黛玉笑道:"誰知他竟真是個好人,我素日只當他藏奸。"因把說錯了酒令起,連送燕窩病中所談之事細細告訴了寶玉。寶玉方知緣故,因笑道:"我說呢,正納悶'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',原來是從'小孩兒口沒遮攔'就接了案了。"

《紅樓夢》作者在這裏故弄玄虛,用了兩個典:"孟光接了梁鴻案"和"小孩兒口沒遮攔",對於普通讀者來說,似乎有點莫名其妙,弄不清他們二人說的是什麼。但寶玉、黛玉二人之間卻能心領神會,都明白對方說的是什麼意思,並發出會心地一笑。

對於其中玄虛,紅學界時下一般的解釋是:作者讓寶玉說的"孟光接了梁鴻案",是反用舉案齊眉的典故打趣黛玉。舉案齊眉典故出《後漢書•梁鴻傳》:梁鴻"為人賃舂,每歸,妻為具食,不敢於鴻前仰視,舉案齊眉。"說的是東漢書生梁鴻讀完太學後回家務農,與縣上孟財主的30歲女兒孟光結婚。婚後他們拋棄孟家的富裕生活,到霸陵山區隱居,後來幫皋伯通打短工。孟光從不擺富家小姐的架子,每次給梁鴻送飯時,都把託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,顯示對丈夫非常敬重。舉案齊眉典故的意思是形容妻子恪守婦道,敬夫如賓,不是夫妻間互敬如賓的意思。典故中明明是孟光舉案,梁鴻接案,《紅樓夢》中寶玉卻反說孟光接了梁鴻案,變成了梁鴻舉案,孟光接案,顯然是反用典故,意思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,什麼時候梁鴻開始為孟光舉案,夫妻關係變得相敬如賓了?

對"小孩兒口沒遮攔"典故的解釋,紅學界一般也都按字面解釋為,當日姐妹們行酒令,黛玉口無遮攔,脫口說出《西廂記》中臺詞"紗窗也沒有紅娘報",被寶釵抓住話把取笑,黛玉懷疑寶釵心裏藏奸,感覺很下不來台。直到第四十二回"蘅蕪君蘭言解疑癖"之後,兩個人才消除了由於互相猜忌而形成的思想隔閡,一反常態彼此斯抬斯敬起來:寶釵主動送燕窩給黛玉,勸她好好保養身體,不要徒作"司馬牛之歎";黛玉則視寶釵為難得的親人,懷著至誠而虔敬的心情,向她懺悔:"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,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,只當你心裏藏奸。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,又勸我那些好話,竟大感激你。往日竟是我錯了,實在誤到如今。"

按照以上解釋去理解《紅樓夢》書中寶玉黛玉之間這番談話,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妥,完全說得通。但總感覺有些不夠準確,既對書中寶玉、黛玉之間談話中暗含的玄虛理解不夠準確,對寶玉如此自問自答同黛玉取笑的真實意圖理解不夠準確,對《紅樓夢》作者為什麼如此描寫的初衷理解也不夠準確。

其實,《紅樓夢》作者在這裏並非讓寶玉直接使用"舉案齊眉"的典故,因為寶釵和黛玉之間並非夫妻關係,如此用典不倫不類。書中明明交待,寶玉所說的"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"一句話,出自《西廂記》《鬧簡》一折。這麼反用典故,並不是寶玉發明的,而是套用的《西廂記》人物的臺詞。寶玉套用這句臺詞的意思,重點不在"孟光接了梁鴻案",而在於"'是幾時'三個虛字"。

查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二折裏寫道:"[三煞]他人行別樣的親,俺根前取次看,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鴻案。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,我根前惡語傷人六月寒。我為頭兒看:看你個離魂倩女,怎發付擲果潘安。"這段話是戲中紅娘的唱詞,由來是這樣的:紅娘將張生求愛的書簡傳給鶯鶯,鶯鶯假作生氣罵了紅娘,又讓紅娘把自己的回信捎給張生,並交待信中是責備張生的內容。張生看了信後告訴紅娘:小姐罵我都是假,書中寫的是"待月西廂下,迎風戶半開,隔牆花影動,疑是玉人來"。意思是著我今夜花園裏來,她給我留門,約我和她"哩也波,哩也羅。"紅娘知道自己受了鶯鶯小姐的騙,被耍了,才有此一番指責鶯鶯小姐的唱段。

紅娘的這段唱詞中所說的"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鴻案",也不完全是"舉案齊眉"原典的反用,而是借孟光梁鴻的故事指責鶯鶯小姐弄虛作假,原來張生恭恭敬敬給你寫信求愛你罵我,現在你又反過來低三下四給張生寫信約會人家。正因為如此,紅娘才故意反說"梁鴻舉案,孟光接案",意思是把關係弄顛倒了。並指責鶯鶯小姐偷著接受了張生的求愛信不讓我知道,自己回信內容也不告訴我,耍了我後還委屈我:"他人行別樣親,俺根前取次看。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, 我根前惡語傷人六月寒。"

《紅樓夢》書中寶玉用《西廂記》紅娘的這段唱詞打趣黛玉,其中主要意思並非什麼感到"月亮從西邊出來",說寶釵黛玉和好是不可理解的反常舉動,而是巧妙而又溫和地譴責黛玉自己偷著與寶釵和好了,把過去寶釵黛玉之間的關係搞顛倒了,卻不告訴我知道,弄得我裏外不好做人。就像鶯鶯小姐和張生偷著好了,卻瞞著紅娘,弄得紅娘裏外不是人一樣。"先時你只疑我(和寶姐姐好--筆者注),如今你也沒的說,我反落了單。"寶玉這裏的主要意思,是說自己和紅娘一樣"反落了單"。並指責黛玉在這個問題上"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, 我根前惡語傷人六月寒",一個勁兒責備我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,自己卻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給寶釵"舉案"了,我好委屈啊。

這裏需要特意指出的是,寶玉引用紅娘唱詞為"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",而今本《西廂記》中的唱詞為"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鴻案",有的學者說這是《紅樓夢》作者有意讓寶玉改的,恐怕未必。《紅樓夢》書中寶玉的問話是:"那《鬧簡》上有一句說得最好,'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?'這句最妙。'孟光接了梁鴻案'這五個字,不過是現成的典,難為他這'是幾時'三個虛字問的有趣。是幾時接了?你說說我聽聽。"黛玉聽了禁不住也笑起來,因笑道:"這原問的好。他也問的好,你也問的好。"今本《西廂記》"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鴻案"一句並非疑問句,如果《紅樓夢》作者所見版本也是這樣,書中寶玉就不該說"難為他(指紅娘)這'是幾時'三個虛字問的有趣",黛玉也不該說出"這原問的(紅娘問的)好"。可見"'是幾時'三個虛字"是寶玉所看到的那個版本《西廂記》中的原話,並非寶玉有意改動。《西廂記》過去版本甚多,歧異文字不少,不能據今本斷定寶玉所看到的《西廂記》本子。

寶玉講的下一個典故"小孩兒口沒遮攔",一般都理解為黛玉行酒令時忘情誦引《牡丹亭》和《西廂記》成句,被寶釵抓了"把柄","教導"了黛玉一番。寶玉說"小孩兒口沒遮攔",指的是黛玉年齡小,口無遮攔的意思。這是按照口無遮攔一詞字面望文生義去理解,似乎不怎麼不妥當。寶玉說的這句俏皮話也出自《西廂記》《鬧簡》一折,也是紅娘的唱詞。原唱詞是:"[紅唱][脫布衫]小孩兒家口沒遮攔,一味的將言語摧殘。把似你使性子,休思量秀才,做多少好人家風範。"

要想很好地理解寶玉的正確意思,需要將《西廂記》紅娘唱段的前因後果交待一下。原唱詞全段是:[旦雲]將描筆兒過來,我寫將去回他,著他下次休是這般。[旦做寫科][起身科雲]紅娘,你將去說:"小姐看望先生,相待兄妹之禮如此,非有他意。再一遭兒是這般呵,必告夫人知道。"和你個小賤人都有話說。[旦擲書下][紅唱][脫布衫]小孩兒家口沒遮攔,一味的將言語摧殘。把似你使性子,休思量秀才,做多少好人家風範。[紅做拾書科][小梁州]他為你夢裏成雙覺後單,廢寢忘餐。羅衣不奈五更寒,愁無限,寂寞淚闌幹。

這段戲是描寫鶯鶯小姐接到紅娘捎來的張生求愛信後,給張生回信,信中寫的是愛慕張生、約期私會的意思,口裏卻要傳信的紅娘告訴張生,自己只是"相待兄妹之禮","非有他意。"並威脅說"再一遭兒是這般呵,必告夫人知道,""和你個小賤人都有話說。"紅娘聽後發牢騷,說張生給你寫信不過是"小孩兒家口沒遮攔"而已,你為何"一味的將言語摧殘"。你這樣"使性子",再"休思量秀才",做"好人家"大家閨秀的"風範"去吧。並告訴鶯鶯小姐,張生"他為你夢裏成雙覺後單,廢寢忘餐。羅衣不奈五更寒,愁無限,寂寞淚闌幹。"我感到同情,才成全你們之間的勾當,你不該把罪過都推到我頭上。

《紅樓夢》中寶玉說黛玉從"小孩兒家口沒遮攔"時就接了"梁鴻案",確實有暗指黛玉行酒令說錯話那個時候起"接案"的意思,但還有兩句潛臺詞:一句是"一味的將言語摧殘",意思是你今後不要再總是用語言"摧殘"寶姐姐,不要再指責我和寶姐姐的關係了,再不能"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, 我根前惡語傷人六月寒"了。另一句是"他為你""廢寢忘餐",意思是代寶姐姐說,她對你一向都很好,是你誤解她了。於是,黛玉也承認自己過去是誤會了寶姐姐。過去寶玉一說《西廂記》唱詞黛玉就要惱,這次不僅沒惱,還很誠懇地誇獎寶玉"問的好"。需要說明的是,《紅樓夢》中寶玉說的"小孩兒口沒遮攔",與今本《西廂記》的"小孩兒家口沒遮攔",差一個語氣詞"家"字,很可能也是不同版本的原因。

《紅樓夢》作者讓寶玉說出《西廂記》兩句唱詞"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"和"小孩兒口沒遮攔",所表達的意思大約一共三層:一是說寶玉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寶釵和黛玉和好了感到詫異;二是說兩人偷著和好把自己蒙在鼓裏;三是告訴黛玉寶釵對她一向都很好。《西廂記》中紅娘這兩句唱詞,不僅含蓄而又充分地表達出寶玉的意思,也表達了寶玉在釵黛不合問題上一直焦慮的內心世界。這兩句唱詞都是紅娘所唱,寶玉之所以特意選擇紅娘的唱詞,也表達出自己在釵黛矛盾又和好的過程中,就像《西廂記》中的紅娘這個費力不討好的角色一樣,兩頭受氣,結果兩個人偷著好了,自己卻"落了單"的尷尬心理。《紅樓夢》作者這兩個典故引用的著實漂亮。

二.讀《紅樓夢》首先應該讀三大愛情經典戲劇

《紅樓夢》的創作,受《西廂記》影響甚深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如果不很好地閱讀《西廂記》,就不能很好地領會書中很多微妙的語言和情節,也很難充分體會出作者創作的神思高妙。其實,影響《紅樓夢》創作的經典文學作品不只是《西廂記》,《牡丹亭》和《長生殿》對《紅樓夢》的創作影響也是很突出的。下面分別作以簡要分析:

還是先說《紅樓夢》與《西廂記》的關係。除了上面我們列舉的寶玉用《西廂記》紅娘唱詞打趣黛玉的情節之外,《紅樓夢》中表現寶玉、黛玉愛情關係的很多情節,都是用《西廂記》的唱詞道白來表現的。

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三回"西廂記妙詞通戲語"中,林黛玉發現寶玉偷著看雜書,當看見寶玉看的是《會真記》後,"把花具且都放下,接書來瞧,從頭看去,越看越愛看","自覺詞藻警人,余香滿口,雖看完了書,卻只管出神,心內還默默記誦。"並笑道:"果然有趣"。寶黛二人共讀《西廂》的場面,明顯是按照古人"共美人花下讀《西廂》,不亦樂乎"的觀念創作出來的。

同回書中,當寶玉借機說出"我就是個'多愁多病身',你就是那'傾國傾城貌'"來表達自己的愛意時,林黛玉聽了,"不覺帶腮連耳通紅,登時直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,瞪了兩隻似睜非睜的眼,微腮帶怒,薄面含嗔",生氣地指著寶玉說:"你這該死的胡說!好好的把這淫詞豔曲弄了來,還學了這些混話來欺負我。我告訴舅舅舅母。"寶玉說的"多愁多病身"和"傾國傾城貌",就是出自《西廂記》中聽到老夫人與鶯鶯來拈香,張生的唱詞:"我則道這玉天仙離了碧霄,原來是可意種來清醮,小子多愁多病身,怎當他傾國傾城貌。"寶玉有意把自己和黛玉比喻為張生和崔鶯的關係,作為大家閨秀的林黛玉,當然要撂下臉來發怒了。

紅樓第二十六回"瀟湘館春困發幽情"中,寫寶玉百無聊賴,順著腳一徑來至瀟湘館,信步走至窗前,覺得一縷幽香從碧紗窗中暗暗透出,耳內忽聽得細細的長歎了一聲道:"每日家情思睡昏昏"。寶玉聽了,不覺心內癢將起來,在窗外笑道:"為甚麼'每日家情思睡昏昏'"?一面說,一面掀簾子進來了。黛玉口中說出的"每日家情思睡昏昏",正是《西廂記》中崔鶯鶯春困發幽情時的唱詞。黛玉作為名門閨秀,"自覺忘情"之際信口說出,又不料被寶哥哥聽見,所以才"不覺紅了臉,拿袖子遮了臉,翻身向裏裝睡著了"。

書中繼續寫道,二人正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,只見紫鵑進來,寶玉笑道:"好丫頭,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,怎捨得疊被鋪床?"這句話出自《西廂記》中張生酬謝紅娘傳信時的唱詞,含有調戲之意。寶玉使用這句輕薄話,明顯帶有調戲黛玉、紫鵑主僕的意思,這就難怪黛玉登時撂下臉來,說道:"二哥哥,你說什麼?"寶玉笑道:"我何嘗說什麼。"黛玉便哭道:"如今新興的,外頭聽了村話來,也說給我聽,看了混帳書,也來拿我取笑兒。我成了爺們解悶的。"一面哭著,一面下床來往外就走。

當時寶玉被嚇得一個勁地哀告黛玉:"好妹妹,我一時該死,你別告訴去。我再要敢,嘴上就長個疔,爛了舌頭。"卻不料黛玉嗤的一聲笑了:"一般也唬的這個調兒,還只管胡說。呸!原來苗而不秀,是個銀樣蠟槍頭"。黛玉所說的話也來自《西廂記》:張生暗通鶯鶯事發,夫人使紅娘召張生。張生暗驚,哀告紅娘搭救。紅娘唱道:"我棄了部署不收,你原來苗而不秀。呸!你是個銀樣蠟槍頭"!

前面談到黛玉行酒令所說"紗窗也沒有紅娘報",是改動了《西廂記》張生唱詞:"侯門不許老僧敲,紗窗外定有紅娘報。害相思的饞眼腦,見他時須看個十分飽。"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三回黛玉因聽到"花落水流紅,閒愁萬種"的唱詞,"不覺心痛神癡,眼中落淚。"這句唱詞亦出自《西廂記》。此類例子在《紅樓夢》中俯拾皆是,不一一例舉了。總之,《紅樓夢》的創作,受《西廂記》影響絕大。

再談談《紅樓夢》與《牡丹亭》的關係。《紅樓夢》中描寫寶玉、黛玉的愛情糾葛,也常用《牡丹亭》劇中唱詞念白,如第二十三回"西廂記妙詞通戲語,牡丹亭豔曲警芳心"中,黛玉聽到梨香院內女孩子們演習《牡丹亭》戲文:"則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......,"林黛玉聽了這兩句,不覺心動神搖。又聽道:"良辰美景奈何天,賞心樂事誰家院","你在幽閨自憐"等句,亦發如醉如癡,站立不住。這段唱詞就出自《牡丹亭》《驚夢》一出杜麗娘的唱段:

杜麗娘夢中游春踏青,見到"夢回鶯囀,亂煞年光遍"一片美景,感慨"不到園林,怎知春色如許",接著唱道:"【皂羅袍】原來姹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。良辰美景奈何天,賞心樂事誰家院"!恁般景致,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。"朝飛暮卷,雲霞翠軒;雨絲風片,煙波畫船--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。"

杜麗娘在青春萌動期夢中感慨大自然春光與女兒青春的唱段,與"每日家情思睡昏昏"的黛玉產生共鳴,以至於達到"如醉如癡,站立不住"的程度,《紅樓夢》作者化用《牡丹亭》意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。黛玉所聽之"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","你在幽閨自憐"一句,亦出自《牡丹亭》《驚夢》一出的唱段《山桃紅》:"則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,是答兒閑尋遍。你在幽閨自憐。"

在《紅樓夢》第三十六回"繡鴛鴦夢兆絳芸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"裏,寶玉突然想起《牡丹亭》曲來,"因聞得梨香院的十二個女孩子中有小旦齡官最是唱的好,因此來到梨香院,陪笑央求她唱《嫋晴絲》一套"。不想齡官見他坐下,忙抬身起來躲避,正色說道:"嗓子啞了。前兒娘娘傳進我們去,我還沒有唱呢"。所謂的《嫋晴絲》一套,指的是《牡丹亭》《遊園驚夢》一出中杜麗娘的一大套唱段,是當時最著名的抒情折子戲,全套曲子如下:

【繞地遊】夢回鶯轉,亂煞年光遍,人立小庭深院。注盡沉煙,拋殘繡線,恁今春,關情似去年?

【步步嬌】嫋晴絲吹來閒庭院,搖漾春如線。停半晌整花鈿,沒揣菱花偷人半面,迤逗的彩雲偏。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【醉扶歸】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,豔晶晶花簪八寶瑱。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?恰三春好處無人見,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,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。

【皂羅袍】原來姹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,良辰美景奈何天,賞心樂事誰家院。朝飛暮卷,雲霞翠軒,雨絲風片,煙波畫船,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。

【好姐姐】遍青山啼紅了杜鵑,那荼蘼外煙絲醉軟,那牡丹雖好它春歸怎占的先?閑凝眄,兀生生燕語明如翦,聽嚦嚦鶯聲溜的圓。

【尾 聲】觀之不足由他繾,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,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。
這套《嫋晴絲》曲子情景交融,委實是古典戲劇中不可多見的佳作,與《紅樓夢》書中寶玉、黛玉這些情竇初開的貴族少男少女最容易產生心理共鳴,因此寶玉變著法兒想聽著套曲子。又由於這套曲子是表達男女愛情的,藕官心中只有賈薔,並不愛寶玉,因此拒絕了寶玉的請求後,眾小戲子說她只唱給賈薔聽。

《紅樓夢》書中引用《牡丹亭》的內容很多,比如元妃省親,賈薔率領戲班演出。賈薔命齡官作《遊園》、《驚夢》二出,齡官自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戲,執意不作,定要作《相約》、《相罵》二出。賈薔扭他不過,只得依他作了。另如鳳姐點戲點了一出《還魂》;弄個新樣兒叫芳官唱一出《尋夢》。《還魂》與《尋夢》都是出自《牡丹亭》。從以上分析看來,《紅樓夢》作者是相當熟悉《牡丹亭》的,作品創作中不時自覺不自覺地運用《牡丹亭》唱詞念白,並經常運用《牡丹亭》情節,暗示《紅樓夢》故事的內容和人物的結局。

最後談談《紅樓夢》與《長生殿》的關係。《紅樓夢》與《長生殿》的關係,與《紅樓夢》與《西廂記》、《牡丹亭》的關係還有所不同。《紅樓夢》與《西廂記》、《牡丹亭》之關係,不過是創作中受其影響,多引用戲中詞曲而已;而《紅樓夢》與《長生殿》關係之密切,則絕不是一般影響所能解釋的。表面上看,《紅樓夢》中雖然出現過不少《長生殿》折子戲名稱,但從未直接引用過《長生殿》的唱詞或念白,似乎比不上與《西廂記》、《牡丹亭》關係密切。實則不然,《紅樓夢》與《長生殿》關係之密切,遠遠超過與《西廂記》、《牡丹亭》的關係。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,《紅樓夢》幾乎就是《長生殿》的翻版!

《紅樓夢》與《長生殿》雖然一為小說,一為傳奇,體裁不同,但從主題思想、故事架構、人物性格,文化繼承諸方面都驚人地一致。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說:"《紅樓夢》與《長生殿》之間的特殊關係,決不是簡單的文字上的關係"(見周汝昌先生《紅海微瀾錄》)。《紅樓夢》的神話系統"太虛幻境"仿自《長生殿》的"月宮仙境","絳珠仙子、神瑛侍者"仿自《長生殿》的"蓬萊仙子、孔升真人";《紅樓夢》的"金玉良緣"和"木石前盟"源自《長生殿》的"釵盒情緣",就連主人公寶玉、寶釵、黛玉的名字也取自《長生殿》的愛情信物"金釵"和"玉盒"。《紅樓夢》的中寶玉"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"的性格,仿自《長生殿》風流天子李隆基;林黛玉的"嬌慧妒"性格,也仿自《長生殿》中楊貴妃。《紅樓夢》寶玉在"太虛幻境"所作之夢,幾乎就是抄襲《長生殿》,《長生殿》中李隆基夢中亦見過預示貴妃命運的"冊子",夢醒的原因也是被魔鬼扯下"迷津"驚嚇所致。《紅樓夢》中"離恨天"、"白首雙星"、"有奇緣"、"沒奇緣"、"花解語"、"玉生香"、"眉黛顰"、"啼痕滲"、"襲人"、"蘅蕪"等等特殊用語,統統取自《長生殿》!

《紅樓夢》與古典愛情戲曲《西廂記》、《牡丹亭》、《長生殿》的關係,是極為密切的,尤其是《紅樓夢》與《長生殿》形同抄襲的特殊關係,應該引起紅學界的高度重視。即使是普通讀者,如果沒有認真閱讀過這三部愛情經典戲劇,對《紅樓夢》思想、藝術的領悟和故事內容的理解,也往往會遇到很大的障礙。因此,要想真正讀懂《紅樓夢》,首先必須下點功夫,潛心閱讀一下三部愛情經典戲劇院本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